根据调查统计,目前一线城市房价大概是4-8万,二线城市房价基本上也在1万以上。如果没有父母的资金支持,年轻人想要靠自己买房子实属不易。
不过,也不用担心,王石和马云异口同声地指出,未来房地产将会过剩,一对年轻的夫妻将至少继承来自男女双方父母的超过5套以上房子,所以即便自己不买房,也不用愁没有房子住。
随着房子可继承的数量越来越大,一个新问题也应运而生:父母们在生前该如何分配好自己的多套房子?
新的《民法典》将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行,在这其中就对父母的房产如何通过继承的方式转让给子女们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1、子女不再是唯一的继承人
新规强化了立遗嘱的效力优先性。在房产继承人方面,除了第一继承人、第二继承人和第三继承人之外,还增加了侄女、侄儿、外甥、外甥女等继承人。也就是说,今后父母的房子可以不给自己的子女,这个完全可以做到。
比如说老王夫妇有两个儿子,夫妇俩婚后买了一套房子,登记在老王名下,老伴去世后老王和小儿子一起住着。现在老王也去世了,留下一份遗嘱写明房子归小儿子。那是不是大儿子就分不到房了?不是,大儿子还能分到1/6的房产。您看,实际上老王的太太也有1/2房子的所有权,如果老王的太太去世前没立遗嘱,那按照法律规定,老王的太太手里1/2的房产会由老王、大儿子和小儿子平分。分配结果就是,老王占2/3产权,大儿子和小儿子各占1/6产权。而老王的遗嘱只能决定这房子2/3的产权归属。
网上说独生子女有可能不能继承自己的房子,也是这个道理。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简单,立个遗嘱说明白就行了。
2、新增两种立遗嘱的方式
增加了2种合法有效的立遗嘱方式:录像遗嘱、打印遗嘱。相对而言减轻了老人们立遗嘱的麻烦负担,比如说老人不太识字或者年纪大了,视力不太方便,可以选择录像的方式立遗嘱。
3、新增“见证人”规定
为了防止立遗嘱被迫无奈,为争父母的房产,不择手段。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规定必须有2名见证人在场才行,确保遗嘱出自老人内心的想法。
4、建立宽容机制
顾名思义,如果子女与父母之间闹有纠纷,孩子没有怎么照顾过父母,而父母不愿让孩子继承财产,而若是孩子进行关系补救,与父母的关系重新拉近,获得了父母的原谅,那法律将允许继承人重新继承的机会。
5、公证遗嘱不再具有优先权
之前公证遗嘱具有最高的效力和优先权,但按照新规则要求,当有一份以上遗嘱时,最后一份符合资格的遗嘱最终生效,就算之前是有去公证处立的遗嘱也将失效。
目前,房地产确实是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难处”,如何继承并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然而,现在的新规定可以很好地解决和缓解一些家庭矛盾和纠纷。